风电
光电
核电
其他
首页 >> 新能源 >> 其他
全球新能源在挑战中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石化 发布时间:2022-03-01


2021年,全球有140多个国家明确了各自的碳中和发展目标及路径。鉴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及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的转型,新能源尤其具有话语权,所以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全球的新能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但是新能源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一些矛盾,对此各国作出了积极的政策调整。 


国际新能源在欧美带领下继续快跑 


2021年,尽管光伏电池板和风机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全球光伏、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依然加速增长。国际能源署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预计2021年全球风电、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达到约290吉瓦,与2020年相比增长3%,仅光伏装机容量就占到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50%以上,其次是风电和水电。欧美作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一直是重要标杆和引领者。


(一)美国风电光伏在能源新政推动下发展皆提速。


2021年欧美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再进一步,尤其是美国的变化颇具代表性。拜登总统入主白宫之后及时出台能源新政,重返《巴黎协定》具有划时代意义,政策调整促进新能源发展提速。据EIA(美国能源部)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太阳能产业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吉瓦,这一时期恰是拜登能源新政开始见效的时期。美国2021年全年新增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6.4吉瓦。这一年税收激励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联邦政府层面针对光伏的最直接鼓励手段是投资税抵免。2021年光伏发电项目享受着22%的投资税抵免优惠。2021年12月美国国会宣布将通过一项法案将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制度再延长两年。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办公室发布最新报告预计,到2035年太阳能将供应美国40%的电力,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45%。剑桥能源预测,2021年美国新增公用事业级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0吉瓦。风电方面,2021年美国最大的亮点就是向海上风电进军速度显著加快。3月,拜登政府宣布2021年海上风电规模要达到30吉瓦,5月政府批准了Vineyand Wind大型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2009年就已经启动规划,久而未决,终于在拜登时代落地。 


(二)欧洲坚持提升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目标并付诸行动。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光伏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是欧盟太阳能装置发展提速的一年,连接电网的光伏(PV)容量达到创纪录的26吉瓦,同比增长34%。到2025年,欧盟的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28吉瓦,比目前的165吉瓦翻一番。到2030年,预测总容量为672吉瓦。欧洲光伏产业协会认为,创建2050年最具成本效益的欧盟碳中和道路,欧洲需要在2030年实现至少45%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欧洲是全球风电行业较成熟的地区,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欧洲比较受欢迎。目前的预测是2021-2025年间,欧洲风电装机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到2025年末累计装机量达105吉瓦。从欧洲各国的风电发展前景来看,2021-2025年英国是海上风电发展的重点,将保持14.6吉瓦的年均装机量增长;德国则是陆上风电发展重点,预计年均装机容量增长13吉瓦。


新能源出工不出力现象引起高度重视 


欧美新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2021年受极端天气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新能源装机出工不出力方面。欧洲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欧盟上半年的风能发电量同比下降了7%;英国政府数据显示,该国二季度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4%。根据英国相关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在天气情况最极端的某一天,风电仅能提供英国2.5%的发电量。这一现象在2021年还不是个案,全球各地风电运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充分,新能源普遍发力不足。极端天气导致风电等新能源出力不足的同时加剧了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产生连锁反应,使得以欧洲为代表的各地化石能源需求强度显著增加。欧洲不得不大面积依靠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发电需求剧增,使得在疫情冲击之下产能建设趋缓的天然气产业捉襟见肘,造成欧亚大面积气荒并波及世界各地。此次能源危机对以欧洲为领跑者的从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是一次重大打击,也再一次说明能源转型的难度。欧盟口头上将能源短缺归因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下降,但事实上可再生能源在关键时期掉链子应负一定责任。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新能源发展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有助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对能源转型保持理性。


我国新能源发展继续保平稳推进


(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符合预期继续增长。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13%,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约7.5%,较2020年底分别提升约0.3和1.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风电、光伏和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过7700小时。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快速提升,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建立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份额,全球最大风机制造国地位持续巩固加强。


(二)一批新的大型绿电项目开工建设。


2021年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这些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占全国比重60%以上。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受土地利用影响小的特点,结合电网与消纳利用条件,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重要举措。


国内新能源也出现出力下降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2021年也出现新能源出力下降问题。以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入夏以来,东北3560万千瓦风电装机在一段时间内发电量只有5万千瓦,不到装机容量的千分之二。2021年秋冬季东北限电期间新能源出力远不及装机容量的10%。此外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部分时段的风电最小出力仅占总装机的1.2%、2.1%、0.8%、1.2%和0.4%。就这一点看,中外情形比较类似。


2020年以来美国的加州、得州先后出现过严重断电现象,我国2021年也遭遇了久违的拉闸限电,这些问题的出现多少都与新能源出力不足有关。这些问题虽是小范围和小概率事件,但考虑到能源保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装机无出力现象的出现对于是后整个新能源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


2022年及近中期新能源发展展望


国际社会发展新能源的意志坚定。疫情冲击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并没有改变主要经济体实现气候目标的决心,减排继续成为能源行业的发展大势。2021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进一步明确了气候目标并形成了系列共识,此次会议成果成为《巴黎协定》签订以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本次会议完成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形成了多项决议,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气候目标奠定了基础。此外会议首次将煤炭转型的表述纳入联合国气候协议,各缔约方承诺加快减少无减排措施的煤电。其中由英国发起的《全球煤炭向清洁电力转型声明》获得46个国家支持,这些国家承诺停止新建无减排措施煤电厂;中美两国还签署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提出加强并加速旨在缩小差距的气候行动与合作。这些共识和成果充分体现了各国在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及减排方面的决心。


中国始终鼓励和支持新能源发展。2021年全球能源短缺发生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各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提升必然引发人们对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碳中和道路的反思甚至质疑。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供应突然出现紧缺的形势下如何行动,事关全球碳中和的进程。在此特殊节点,我国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和《2035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道路,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坚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予以重申,足以证明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的坚定不移意志。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5%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新能源目标进一步明确的同时,我国也在采取措施克服新能源供应方面的短板,聚焦新能源供应稳定性,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国家能源局去年10月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电网企业按照“能并尽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要求各电网企业按照“多发满发”原则,严格落实优先发电制度,加强科学调度,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要求各单位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保障同步投运。


二是高度重视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强调煤电的兜底保供作用的同时,主张大力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水平提升,推进火电由主体基荷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出台《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具体模式。多能互补实施路径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严控增量“风光火(储)一体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路径进一步细化,主张通过新能源+煤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实现新能源稳定。


三是重视以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配套技术发展问题。2021年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大约1700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出台《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