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文件
科协动态
科界
绿平台
首页 >> 科协系统 >> 科协文件
“十四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3-10

“十四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来,中国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改革推进科协事业发展深刻转型,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拓展“四服务”空间,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特色不断显现,在走中国特色科技群团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快谋划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协事业发展新格局。面临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科协组织团结引领的广度深度亟待拓展,工作品牌的影响力和平台支撑能力亟待提升,基层组织力、网上动员力仍很薄弱,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凝聚力有待加强。科协组织必须站在时代前沿,科学谋划新一轮改革顶层设计,聚焦思想引领靶心,扬长补短,构筑科学治理的制度保障,夯实广泛动员的组织基础,释放紧密联系的系统效能,以更加鲜亮的政治底色,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凝聚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不断提升,全面提高践行“两个维护”的能力。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强基层搭平台建枢纽,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广泛地团结科技工作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科协组织优势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2.主要原则

——聚焦靶心,紧扣大局。始终把团结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目标,不断提升政治引领能力。坚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加强科协事业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建立完善纵横协同的系统联动机制,统筹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一体两翼”,汇聚改革合力,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突出主体,强化基层。强化学会协同各类创新主体的枢纽作用,打造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力量。集成优势资源赋能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形成有声音、有身影、有引领的群众动员能力。

——问题导向,突出实效。着力破解长期制约科协事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把党委政府认可、科技工作者满意、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

3.改革目标

——科协组织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面向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组织覆盖和联系网络更加健全,基层建设短板明显改善,网上动员能力迈上新台阶,科技工作者之家凝聚力显著增强。

——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学融合、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四服务”工作空间不断拓展。

——治理效能不断显现,党建引领能力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靶心,全面拓展思想政治引领广度深度

4.完善理论武装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级学习与落实制度,坚持学深悟透、知信行相统一,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制度,带动科协系统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

5.扩大科协党校系统覆盖。深入解读总书记科技创新和治国理政思想,联合高校智库和主流媒体,持续创作理论阐释精品,提升对总书记思想的理论阐释和转化能力。创新面向科技领军人才、科协系统干部和海外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模式,打造中国科技会堂论坛等学习品牌,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加强与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共建共享,实现党校服务的全覆盖。巩固党组成员、全国学会理事长和知名科学家讲党课常态化机制。

6.壮大科学家精神传播阵地。深化实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强化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研究和宣传能力,扩大学风传承行动覆盖面,推动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深入人心,对青年群体形成强大感召。准确把握宣传工作的时度效,加强与媒体的战略合作,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

7.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完善研判和应对意识形态风险机制,维护科技界整体形象。强化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学会主体意识、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全面提升主动响应科技危机事件的工作能力。健全重大风险预判与防控机制。

(二)围绕中心,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平台

8.丰富产学融合新机制。强化“科创中国”平台的组织动员能力,广泛联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引领科技工作者坚持面向主战场,开展技术交易和对接服务。强化城市创新资源汇聚的枢纽功能,推动科技、人才、资本要素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科创中国”数字化平台扩容增效,应联尽联,逐步实现平台对地级市的全覆盖。完善科技服务团、挂点工作、党组书记处领导直接联系等工作机制,全面增强学会组织服务区域创新的能力。

9.增强对海内外人才的团结吸纳能力。以会兴业、以业聚才、以才引才,面向世界全面增强科协组织海纳百川的人才联系服务能力。强化全国学会人才联系的枢纽功能,扩大对国际会员的吸纳,拓展“组织+”交流通道,织密国际人才合作网络,提升广聚人才的开放平台功能。支持科学家担任国际组织主要领导职务,强化履职保障力度,加强后备队伍建设。久久为功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办刊、编辑队伍水平,吸引稿件回流,强化期刊资源集约化运作水平,提升对国内外领军人才的吸引力。

10.增强服务科学决策的集智动员能力。聚焦中央关切和国家战略,形成重大问题的跟踪研判机制,持续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引领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创新创造。拓展高校智库合作网络,增强对优势学科和领军人才的组织能力,汇聚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力量。提升区域合作智库的战略站位,引领会、地力量协同创新,打造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决策支撑力量。

(三)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学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1.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全面推动把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载入章程,实现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依章程自治的高度统一。完善学会理事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三层级党组织建设,配强学会党组织书记,推行理事会党委与学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强化学会理事会党委政治功能,把关学会换届选举工作,前置审议重大事项。

12.优化学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监事会)、办事机构等制度,完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运行机制,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将政治意识强、学术水平高、群众基础好、能引领学会事业发展的业内专家和实务工作者选为主要负责人,推行秘书长全职化履职和专职化聘任,优化学会理事会人员构成,扩大理事会中基层一线和中青年人员比例。推动建立学会从业人员职级评价体系,加强职业化建设,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化办事机构。

13.扩大会员联系服务。突出发展个人会员,完善分级分类的会员体系,强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非公领域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等的吸纳与联系。加强对海外会员的吸纳。支持学会与地方科协、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和业务合作,织密和拓展服务网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持在前沿新兴交叉等学科领域依法成立科技类社会组织。

(四)大抓基层,夯实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

14.完善“三长”制。扩大“三长制”覆盖,健全“三长”推荐吸纳、兼职挂职、履职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织密基层组织网络,广泛吸纳基层模范人物、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先进志愿者等优秀人才,全面提升服务基层能力。

15.赋能基层组织。持续扩大企业、园区、高校科协和农技协等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整合科协工作资源下沉基层。加大对两新组织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服务。

16.党建带群建拓展新空间。持续推动科普、学术、智库资源下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阵地,提升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创新科技志愿服务机制,扩大全域科普覆盖面,带动基层组织发展壮大。

(五)凝心聚力建家交友,全面增强网上群众工作能力

17.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持续打造“科普中国”、“科创中国”、“智汇中国”平台,以品牌凝聚人才、以服务温暖人心、以价值引领人才,为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搭建广阔舞台。变革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流程,强化供需对接,实现对创新主体、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应联尽联,全面提升网上联系服务和组织动员能力。做大网络阵地,高举思想旗帜,及时传递党中央声音。大力宣传一线时代榜样,全面展示实干为民的科技英雄,激励科技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在实现自身价值中增强同心向党的强大凝聚力。

18.零距离听取科技工作者呼声诉求。完善科情在线调查平台,面向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调查和信息获取机制,了解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和政策诉求,及时回应并推动解决。拓展与在华外国专家的联系渠道,打造开放创新沙龙交流平台,开展经常性国情考察活动。

(六)心系群众,增强改革实效和群众获得感

19.加大青年人才托举。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覆盖面,加强对青年人才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支持。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奖励方式等,帮助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推进临床医生评价、破除“四唯”改革等,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增强科研人员捍卫学风的自觉性。

20.激发青少年科技筑梦。遵循青少年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竞赛遴选等制度改革,将科学家精神培育和科学方法养成贯穿于人才发现、培养全过程,扭转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倾向。深化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内容、师资保障机制等改革,营造有利于壮大具备科学家潜质青少年群体的良好生态。

21.建立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协同化工作机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普中国”的社会动员能力,建设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形成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枢纽平台,全面提升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提升的迫切需求。加强对农村科普的倾斜支持,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人才基础。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科学辟谣,及时解疑释惑,解决专业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2.建立科技志愿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推动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科技工作者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自觉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科技服务和科技力量,增强获得感。

三、保障措施

23.全面加强系统改革的党建保障。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始终,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全面提升科协系统各级党组织谋划改革、落实重大任务的能力,将抓改革的具体成效纳入党建绩效考核,提高层层抓落实的系统执行力。

24.强化改革法治保障。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科协改革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时将改革成果转化固化为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提升科协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为科协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5.强化改革监测评估。明确重大改革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提高科协改革整体效能。加大对重大改革任务的跟踪问效力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保持改革热情,坚决打破中梗阻,确保中央关于群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贯通到基层。


  • 无上一篇
  • 无下一篇